-
可以嘗試用佛法的三句義解讀家庭關系--佛說是父母,即非父母,是名父母。“佛說是父母”,就是有了父母與子女的名份。“即非父母”,就是我們往往在一段親密關系中對于對方有太高的角色期望。實際上父母和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大腦,不同的思想和認知,難免出現互相不理解。但我們往往以為是一家人,是一體的,對方就理所當然應該了解自己,遷就自己,這樣就會出現矛盾沖突,帶來痛苦。“是名父母”就是我們應該明白所有的一切都來自于緣,是前世的緣分讓我們成為一家人,這個緣不管是好還是不好,當我們從中找到它的積極意義,去學習,去調整改變,讓自己獲得成長,也就不負上天安排的這份緣分。這樣也許就會減少些家庭予盾,讓自己有更好的心態,讓自己發展得更好。
0 1
-
孩子,我能理解你內心的痛苦,你現在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缺點,認為只有自己才這樣,而且認為自己一輩子都會這樣。但其實周圍很多同齡人和你都一樣,而且絕大多數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會慢慢變得好轉。青春期的孩子都是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一般要到大學或者大學畢業之后才能逐漸找到自我,才能慢慢的找到自信,并開始成長起來。因此你可以先嘗試接納自己現在的這些“缺點”,因為它們是這階段必然出現的,也是暫時存在的。正是這些“缺點”,能讓你反思和成長,即自卑是成長的動力。而且退一萬步,就算以后都不能完全改變這種情況,但自卑內向的人往往擁有豐富情感和細膩的心思,這些巧巧是某些領域必備的特質,比如文學家,藝術家等,因此,這也許恰恰是老天給你安排的獨屬你的優勢。希望你能看到這一切都只是暫時的。希望你能夠轉換思維看到它有利的一面,相信你后面會越來越好!
-
孩子,能理解你的痛苦與無奈。其實你這種情況在很多家庭中多了二孩后都會出現,并不是你一個人會遇到這樣的“不幸”。父母并不是不愛你,而是因為弟弟是小嬰兒,完全無法自理,無時無刻離不開父母呵護,需要父母抽出更多精力去照顧他,父母就無法像過往那樣有更多時間與精力關心你了,畢竟你比弟弟大了很多,這是他們對你心理需求的疏忽,因為你也還是個孩子。但父母這樣做也可以理解,你想想看,在你很小的時候,父母是這樣對你的嗎?正是因為你有了弟弟出生前后對比的心理落差才會感到痛苦難過,但這也正好說明了父母過往對你也是很好的呀。如果你和弟弟的出生順序換一下,恐怕現在父母最疼愛的就是你了。因此,放下嗔恨,理解父母,也就是放過了自己,希望能對你有點幫助。
-
強迫思維的特點是越關注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就真成了問題,就像強迫里反復洗手,反復關門的人,在理性上知道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感性上又控制不了自己去想去反復做。因此,越是糾結的這個問題不停去想就會越嚴重。最好的辦法是順應自然。為所當為。當這些念頭出現的時候,不要去抗拒它,出現就出現吧,接納它,這就是順應自然。然后帶著這些念頭趕緊去行動起來,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比如去學習或工作,這就是為所當為。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比較難,但堅持下去這些糾結思維就可能逐漸淡化下去了,希望能對你有一點點幫助。
-
家長,如果孩子長期持續都是這種不想動,加上對什么都不感興趣,還有情緒低落,腦子轉不動,失眠,甚至有輕生的念頭和行為,就不排除有抑郁的可能,可以先帶孩子去三甲醫院的心理科做一個診斷,如果是抑郁的話,藥物配合心理疏導,加上運動,營養改善等可能會是比較好的治療方案。
-
你好,當你把自己置換成對方,從他面臨的處境和想達到的目標思考就知道他的心思了,但至于要不要說讓他開心和滿意的話,做他喜歡讓你做的事,就看你自己的立場和心情了。如果他所思所想都是你不認可的,就沒必要去將就他,保持自我的原則和獨立性也是很重要的。
-
家長,您好!導致抑郁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生理方面的,有學習壓力,有人際交往,有親子關系方面等等。當前最主要是帶著孩子趕緊去治療,孩子重于一切,成績這些不是最重要,哪怕吃藥影響了成績,都可以再復讀。況且現在有很多抑郁藥物的副作用并不太大,主要是需要找到好的醫生去調整藥物。孩子有時表現得還很開心,這可能是強裝的,也可能是微笑抑郁,千萬不能大意。藥一旦吃上去之后,千萬不要隨便停藥,不能吃吃停停,這樣抑郁就很難好了。另外可以輔助心理咨詢,找到抑郁的根源,進行針對性的疏導。比如孩子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特別是手機上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如果暴發予盾或有人負面引導,對她有些可能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這些家長其實都不是很清楚的。當然親子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長過去只重視物質上的提供,忽視了孩子精神需求。因此家長和孩子都要做心理咨詢,由咨詢師告知家長需要調整的注意事項。一起都配合起來,可能才能夠對抑郁有更好的效果,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
心理學說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老師。心理咨詢師最主要的是要幫助來訪者學會自我思考和反省,發現自己內在力量,獲得自我成長,而不是培養來訪者對咨詢師的依賴和崇拜。因此咨詢師和來訪者是平等的,雙方也是教學相長的。正如佛法講的眾生平等,人人心中皆有佛性,人人皆可以成佛是一個道理。當一個人出現種種問題,只是暫時因執著而迷住了,并不代表人的本質有問題。一旦去執之后,佛性顯露,就可開悟成佛。這個開悟有可能需要外人來點撥,但核心還是自悟。自己若執迷不悟,外在老師再高明也無濟于事。因此,不必執著于某某大師的光環和言行,也不必執著于外境的物質條件,我們最大的依托是自己內心,心定則不隨外境而動。
-
孩子,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和壓力。如果真如你所說已經填報了這所私立學校,但是父母話里話外還是在詢問你去不去上,這有多種可能。1,父母可能有經濟上的壓力,但是因為太顧及你的感受,不愿直說,希望你能明白。2,認為讀了私立學校不見得你能學得很好,就能考上好大學,覺得投入產出比不高。3,私立學校的壓力太大,他們擔心你將來因為學習壓力太大而出現心理問題。4,看著你為這個事情猶豫不決,他們也擔心你將來會后悔,希望你不是一時沖動選擇了上私立學校,所以趁沒開學再提醒你好好再想一想。5,其他的可能。 因此建議你和父母直接坦誠交流一下,看看他們真實的想法是什么,然后再做出自己的選擇。實在不行的話就共同找咨詢師做一個家庭咨詢,由咨詢師來了解你們雙方的想法,并從中協調找出較好的擇校方案。
-
很多東西越是執著于外求,越是得不到。也許當你放下對欲求的執著,把重心放在修自身的自求的時候,他就可能出現了。
-
同學,你對選做作業的糾結說明你是一個非常上進的孩子。在學習這個事情上我們其實應該更多考慮以終為始。你在高中的最終目標可能是盡可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那么從現在起的每一天都圍繞這個目標行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證從現在起到高考這一段時間的整體效率。而要保證這個整體效率就一定要做到勞逸結合。因為適當的休息就是為了學習的時候更有效率。就像工廠里的機器,一般來說都不能24小時不停運轉,這樣機器很快就廢掉了,人也是一樣的。所以,不能為了追求短期的,某一天的學習效率而放棄長期效率。加上你在學校里已經非常努力了,假期必做的作業也做了,那么這僅有10多天就應該好好休息。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作業可以考慮不做或選做一部分對自己有幫助的題。再說假期這么多作業收上去有哪個老師會認真檢查嗎?一般就是讓科代表大致檢查一下做沒做完,然后就不了了之了,老師很快就會開始上新的課程。而且你這還是選做的作業,老師基本上都不會太在意的。如果這10多天假期把自己搞得很疲憊,可能開學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學習效率都會比較低下,反而得不償失。因此,適當的休息也就是學習,而且是更有持久效率的學習方式,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