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jīng)中的一句話: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要經(jīng)歷對立統(tǒng)一的過程,任何事物發(fā)展道最高峰都會物極必反,再次走到自己的對立統(tǒng)一面。如果你越想獲得,越要學會舍得;你越要成大事,就越要從小事做起;你越想快速做成一件事,越要慢慢得做,要把自己放在弱的位置上,永遠謙卑,永遠把小事做好,低谷期的時候也是一個人涅槃重生的最好時機,把自己放在弱的位置,藏鋒隱智,戒欲省身,按照道的規(guī)律去做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0 4
-
「沒有人能夠超越自身能力去看到更高深的東西。你在一個人身上只能看到你自己本就有的東西;你的智力水平?jīng)Q定你能看懂他多少。」——叔本華 《建議與箴言》
-
世界不是「本來如此」,而是「我們同意如此」。每一個「理所當然」背后,都是一個可以被質(zhì)疑、被改寫的故事。創(chuàng)業(yè)者,就是喊出那句「我不同意!」的人。——李繼剛
-
要允許不同的人的存在,要去理解這種存在的必然性,但不能讓不同的存在影響和消耗自己的存在,要拿別人的不同來豐富自己的不同。
-
三體說過:生存本來就是艱難的,為什么人類把生存當做理所當然?的確,"明天會更好"是偽命題,因為你不知道死亡什么時候來臨,所以只有此時此刻才屬于你自己的,做你想做的事情,早上醒來請慶祝每一天都活著,把生命的每一天都當成一份禮物,請對它說:"謝謝。"
-
被你影響的那部分我,代替你永遠和我站在了一起,也算沒辜負說要一起變的更好向前走。愛和勇氣是不可再生資源,絕對理性和自私會保護好我自己。
-
有些人執(zhí)著到,擦干眼淚繼續(xù)愛你,有些人冷靜到,權(quán)衡輕重地放棄你。
-
心理學角度上看 人只會愛上三種人 第一對方身上有你被壓抑的能量,第二在對方身上體驗到了與父母關(guān)系模式的熟悉感,第三在對方身上看到了你自己的影子。 喜歡可能是一見鐘情或見色起意,但愛一定是來自靈魂深處潛意識的吸引與召喚。
-
療愈不是逼自己原諒,而是允許自己真實地感受、悲傷、成長。——皮特·沃克《不原諒也沒關(guān)系》美國心理學家
-
我從不后悔對任何一個人好 哪怕是看錯人 那怕是被辜負 哪怕是撞南墻 因為我對你好 并不代表著你有多好 是因為我很好以前總覺得真誠是必殺技 但當你被欺騙被辜負才發(fā)現(xiàn)原來真誠是毒藥 當有人說愛你的時候你就相信當下的他是真的愛你 只有你本自具足不懷疑自己的真誠和善良希望你依舊待人真誠 但是不給予厚望就好
-
今日份思考: 療愈不是一遍又一遍講述同樣的故事,而是讓你的身體愿意去重新體驗創(chuàng)傷產(chǎn)生的那一刻,并找到一種新的方式,來應(yīng)對那個讓你很恐懼的感覺。 我們可以把創(chuàng)傷理解為人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 所以真正困住你的,不是最初傷害你的人,而是你的身體因為恐懼傷害,而自動形成的一個保護機制。 比如我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是因為童年缺愛,讓你覺得必須要靠討好別人才能活下來。 那個討好的行為并不是你的創(chuàng)傷,而是你對恐懼得不到愛這件事情,產(chǎn)生的一個應(yīng)對機制。 那你想要真正糾正自己的行為習慣,就要去做一件很勇敢,甚至有點殘忍的事情,掀開你的傷口,去面對你最深的恐懼,并做出一個不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