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太原心理咨詢科大解決
女,《標簽化的生活》(約四年前)
我們很容易被身份迷惑,很多時候認可一個人喜歡一個人,都離不開對方的身份。
我們對一個人的認可,不是認可他本身,而是認可他的附加值。
就像:一件商品(-樣東西),我們絕不會喜歡它本身,而是喜歡它能帶給我們的價值,有形的無形的價值。
一樣東西它本身是不吸引人的,所以,人們才會在活著的時候不斷追逐,努力或拼命地提高自己的附加值。
甚至我們對自己養育的孩子,也是喜歡TA的附加值,所以為人父母們都不厭其煩的向孩子灌輸自己認可和喜歡的價值觀,督促或強制孩子去按照自己那套價值觀行事,希望孩子變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以寬慰自己的心。
沒有人愿意喜歡一個人最本質最真實的部分,因為那個部分是沒有價值的(那個部分只是一堆分子,一具軀體),是不利已的,是和生存無關的。
計劃生育一胎口號:穩定低生育水平。只生一個好!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后人。
二胎口號:實現全面兩孩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放開二孩政策好,生對兒女好養老。
把計劃生育的一胎和二胎口號拿來,可說明一個問題:
道理(道德,規則,政策)是為利益(立場)服務的。
而所有利益又都是為物種延續服務的。
延續物種需要生存所需要的一-定保障。
而(正性)標簽能帶來生存的保障。
這可能就是中國根深蒂固的“面子”文化的根源了。
人們都希望盡可能的擁有或保有標簽,害怕標簽流失或被破壞。
對面子的需求,是為了適應群體,害怕被群體拋棄。
----因為群體協作是人類為了更好的生存和發展而發展出來的很好的生存方式,能讓人類利益最大化,久而久之,個體已經不能脫離群體而生存了。
所以標簽帶來價值,價值帶來面子,有面子能更好適應群體,被群體接納和喜歡,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所以(正性)標簽等于保障。
所以人們會追求標簽的不可替代性或不易變換性,
比如生兒育女,做孩子不可替代的父母,是標簽的不可替代。
比如一份穩定的工作,是標簽的不易變換。
所以我們都活在標簽化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