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 關 注

投射:從看“他人”到見“自己”————一面千年的鏡子
蘇東坡與佛印的那段對話,像顆透亮的珠子,串起了千年的人情世故。你看,東坡盯著打坐的佛印,脫口而出“活像一坨屎”,佛印卻笑著回“你像一尊佛”。東坡沾沾自喜地跟蘇小妹炫耀,妹妹一句話點破:“人家心里有佛,看誰都是佛;你心里裝著屎,眼里便都是屎。”這哪里是調侃,分明是捅破了人心的窗戶紙——我們眼里的世界,從來都是自己內心的倒影。
生活里的我們,何嘗不是另一個“蘇東坡”?對著同事的拖延氣不打一處來,轉頭發現自己也總把報表拖到最后一刻;抱怨朋友太“功利”,細想才驚覺自己也曾為了利益斤斤計較;羨慕別人“通透豁達”,其實那正是自己悄悄向往的模樣。就像照鏡子,你罵鏡子里的人皺紋太深,不如摸摸自己的眼角;你夸鏡子里的人笑容明亮,不妨看看自己嘴角是否也藏著暖意。
這鏡子,有時是面“照妖鏡”。遇到讓你跳腳的人,別急著動怒,先問問自己:“他這股急躁,是不是我堵車時捶方向盤的樣子?”“他總愛抬杠,是不是我心里也藏著個‘必須贏’的小倔鬼?”那些最讓你反感的特質,往往是自己沒接納的“影子”——可能是小時候爸媽總念叨的“別太較真”,可能是成長中被否定過的“太軟弱”,不知不覺就成了扎在心里的刺,一碰到相似的人就隱隱作痛。這時候的“討厭”,哪是針對別人,分明是自己跟自己較勁兒。
但這鏡子,更多時候是盞“引路燈”。你欣賞朋友“說話算話”,其實是你打心底看重“靠譜”二字;你佩服陌生人“臨危不亂”,或許那正是你渴望擁有的定力。就像佛印,他心里裝著慈悲,看誰都帶著善意。所以啊,多夸夸別人,不是客套,是在跟自己心里的光打招呼;多看看別人的好,不是盲從,是給心里的種子澆澆水。
說到底,每個人都是來“渡”你的。那個讓你抓狂的人,是來提醒你:“嘿,這部分的自己,該抱抱了。”那個讓你心生敬佩的人,是來告訴你:“瞧,這就是你能成為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