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動機分兩種: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如果按照內部動機去行動,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驅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我們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為它的奴隸。 孩子在為誰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于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 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算計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一個人之所以會形成外部評價體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歡控制他。 父母太喜歡使用口頭獎懲、物質獎懲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會孩子自己的動機。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記了自己的原初動機,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評價。上學時,他忘記了學習的原初動機好奇心和學習的快樂;工作后,他又忘記了工作的原初動機成長的快樂,上司的評價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樂和痛苦的源頭。
0 1
-
親密關系里最準的規律就是:讓你不舒服的關系,一定有問題。 不要自我欺騙,不要給對方找理由,你的感受就是最真實的答案。 凡是讓你內耗的人,不管多喜歡,都要學會放手。 記住,你不是去渡情劫的,真正好的關系,彼此都會感到輕松,自在,被尊重,被重視。 千萬不要把自己困在懷疑自己的關系里。
-
???????????? 能左右你生活的,永遠是自己。 出生規定起點,選擇決定方向,心態左右生活。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虛其心,愛天下之善; 平其心,論天下之事; 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胸懷,有舍有得看智慧,事成事敗看堅持!
-
恨并非愛的對立面,冷漠才是
-
真正的傾聽 是一種深度的在場 它不為回應、不為判斷 只是單純地?與所聽之物同在?
-
人生都是在消耗時光,那就不如多去做讓自己歡喜的事。 比起虛晃的幸福,長久的平靜顯然更有意義, 獲得什么,就盡情享受什么, 生活沒有標準答案,迷茫也是過程的一部分。
-
世間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 活顛倒的人,就是拿別人事和老天的事太當真,面對自己的事卻不認真~ 人生的意義,真的不是“想”出來的,只能“活”出來。人生除了活好,真的沒有別的事。 一個活好的人,可以通過遇見的每個人、發生的每件事,讓自己越活越好,所以發生的都是好事,遇到的都是好人,怎么可能有 “分別心” 呢?因為越活越好,所以人生當下的每一刻都是最好的時光,最后必能含笑而去。除了活好,人生哪有別的事?忙別的事,都是庸人自擾。
-
這個世界有很多種生活 命運將你推向任何一種,都別怨天尤人 它并沒有剝奪你幸福的權利 在任何一種生活里,我們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
什么是更好的自己? 連你自己都越來越喜歡自己,越來越佩服自己
-
??親密不是控制對方,而是允許彼此成為完整的自己。 ????所有的不滿背后,都有一個你認為的應該,沒有人會完全按照你的標準行動,你不需要把自己掏空來滿足對方,也不該要求對方全然改變去貼合你。 ??????理想的關系是,兩人如同兩棵樹,根系相連,枝葉獨立,各自向陽,互不干擾,卻能彼此守護。
-
??????療愈不是消除過去, ??????而是重新解讀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