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不惜大費周章地去找最好的學校。即使家里的經濟不寬裕,也硬著頭皮為孩子鋪路,只希望能夠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有這樣的一個女孩A,雖然她也是大學某專業的高材生,但是她并不覺得自己有比任何人優秀,甚至她還非常懦弱、膽怯、優柔寡斷。而她的妹B,和她有著一樣的學歷,但性格卻與小A有著天壤之別。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說:“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的確,真正影響著孩子一生的。往往是一個家庭的氛圍。 01 母親越位 在小A的生命里,母親占據著主導地位。從小到大,她就一直得不到母親的重視和認可。每次回到家里,感受到的只有家人之間的惡語相向。 在大學期間,每次小A打電話回家,永遠是她母親無盡的數落。在外面,她要時刻擔心著母親查崗,在家又是二十四小時被監視。在她母親面前,她永遠是那個需要被照看、需要被監督的小孩,根本沒有自尊可言,這也就造就了她的弱懦、膽怯以及優柔寡斷的個性。 而表妹小B卻生活在迥然不同的家庭里。雖然在表妹的生命里,她的母親也占據著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她和母親的交流卻可以達到無話不說的境地。 在該放手的時候給孩子獨立,在孩子孤立無援的時候敞開懷抱讓她回家。這種沒有干涉孩子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造就了表妹B活潑開朗、事事拔尖的個性特征。 由此可見,母親的越位式教育,往往會給孩子們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而有時候適時的放手、不越位,反而能夠培養出一個性格獨立,且活潑開朗的孩子。 02 父親缺位 常言道,“父愛如山”。大部分父親對子女的愛都是深沉的。雖然很多時候,我們感受到更多的往往是母愛,但是,假如一個孩子缺少父愛的關懷與陪伴,那么他的性格也會變得異常的孤僻以及自卑。 就拿小A的父親來說,他從來沒有管過自己的女兒,更談不上陪伴。他和女兒就像是形同陌路的兩個人,雖然處在一個家庭里,但彼此卻沒有一點點交集。 在小A的記憶里,父母都是不需要陪孩子玩的,一家三口也不會共同出行的,家里只有夫妻之間無盡的爭吵和指責,除此之外別無生活氣息。 再看看表妹小B,她的家庭氛圍是相對比較和氣的。B的父親是有呵護過她,陪伴過她的,只不過母親的地位會略勝一籌而已。父母的愛對子女來說其實就是一種互補的狀態,肯定會有一方占據著主導的地位。
0 3
-
千修以返初心 萬練以達極致
-
內驅力是來自內心的熱愛和接納 對自己的認可,努力也不費力,還能持久的堅持并且享受生活。
-
NPD的身體里住著四個人:真自體 全能自戀;受傷自體 虛弱無力;防衛自體 夸大炫耀;社會化自體 功能基本正常,親密關系共情弱;
-
夢通常涉及我們內在力量的演化,內心價值觀和觀念的沖突,不同的無意識能量系統。這些能量系統想要被你感知和體會到,想找到方法進入我們的意識生活。
-
修通創傷與自我和解后,與世界溫暖相擁。
-
行動力是解決焦慮的良藥
-
健康的自我認同需要明確的邊界,區分你與他人的責任。學會為自己負責,而不是期待他人填補你的空洞。
-
自我對話是重建自體感的關鍵。當你感到空虛時,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而不是立刻向外求助。
-
缺愛的人真正缺乏的并不是他人的愛,而是對自我的認同。真正的滿足感,源于內在的穩固,而不是外界的填補。
-
夢是生命整體狀態的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