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輕孩子壓力,先處理家長焦慮。臨床中發現家長往往比孩子更焦慮,家長把焦慮傳遞給孩子,是孩子出現問題最重要的原因。 好地學習,是為了掌握知識,而不是為了最后的學習成績。學習只為考試,最后一定會厭學。 我總結一下,家長不該做什么: 第一,家長一定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和壓力給孩子。 第二,不要讓孩子卷入夫妻關系問題。如果夫妻關系有分歧你們自己解決,不要讓孩子當夾心餅干。 第三,不要只給錢不給愛。 第四,不要過度保護、寵溺孩子,破壞規則。 第五,不要把成績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 父母一定要做的: 第一,陪伴孩子成長,享受父母的角色。 第二,我們的財富是為了給孩子更多選擇的自由,一定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創造力,和對學習、對生命的熱情,而不是學習成績。 我們往往因為學習成績結果把孩子逼出焦慮癥、抑郁癥來,但最重要的是他一生對學習的熱情、對生命的熱愛和創造力。 第三,傾聽孩子。既有教育和規則,也有理解和尊重,要理解他們的世界跟我們差得很多,所以要傾聽孩子。 最后,行為示范,身體力行。
0 1
-
很多孩子身心出問題,不是因為父母不管孩子;?而是因為父母太想管孩子,太希望孩子變好了。
-
很多時候,一個女人的性冷淡、愛無感,其實是環境阻擋了自己對女性身份的認同,進而阻擋了自己的欲望而已。
-
沒有人能夠通過「優秀」來獲得真正的「被愛」。因為通過「優秀」獲得的往往是表揚,而非真正的「愛」。 ?#心理咨詢
-
歌德說:“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
人們就某件事情向你發脾氣,往往并不是因為這件事本身。而是通過這件事聯想起了許許多多Ta積攢下的、壓抑下來的不愉 #心理咨詢
-
這或許是很小的一個事件。而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一個個對性的壓抑、排斥的小事疊加起來,就會形成一個人嚴厲的超我。它像一個住在內心的警察,隨時在巡邏,這些警察所要打壓的點,即一個核心——性驅力。
-
身體比頭腦更了解真實的自己,少了心靈上的契合,身體上自然也減少幾分愉悅。
-
禁忌就是誘惑
-
最重要的是學會一個人單獨地待著,而且不看書、不聽廣播、不抽煙、不喝酒。有沒有集中的能力表現在能不能單獨地待著,而這種能力又是學會愛的一個人條件。
-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成功的人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他們善于溝通、合作和協調,能夠有效地處理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