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選擇 “孤獨”是個什么詞?當你看到這兩個字,是什么感受呢?前面或者后面會跟上哪些詞匯呢?可以是孤獨無助,可以是忍受孤獨,也可以是享受孤獨。如果我們無意識的把“孤獨”看作是悲觀的,不好的,我們就會努力擺脫這種狀態。如果我們沒有根深蒂固的觀念作祟,我們可以享受一個人的時光。而且會有更豐富更深刻的生命體驗。 “孝順”這個詞如緊箍咒一般刻在很多人的身體里。當別人說你不孝順這幾個字時,會有恐慌憤怒自責等諸類不舒服的情緒涌現出來。我可以孝順,也可以不孝順。有時候是有自己的局限性,想做可能做不好。也會讓他人扣上一個不孝順的帽子。而沒有人去關注到背后隱藏的悲歡。 很多詞匯是一種植入文化里的觀念。我們從這樣的環境里出生長大,就會被浸染被注入從而認同,最后就不會懷疑它的適用性。 打破禁錮,掙脫桎梏,可以選擇。或許行為如以前一樣,但是因為觀念的拓展和松動,我們內心就舒展開來。
0 0
-
接受現實,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走到這里來,可能需要克服諸多困難。比如,理所當然的期待,無數的“應該”。
-
很多事情不是用因為所以這樣的因果關系來思考就可以得到答案的。
-
有彈性的生活,是容納自己的不足,同時,就有空間容納他人的缺點和錯誤。
-
怎么樣是對自己好呢?努力向上是,物質滿足是,嚴格要求自己是,不苛刻自己是,允許自己犯錯是,允許自己是普通人是。也就是如其所是。
-
對一個事情的解釋有好多種,而我們往往習慣于固定的思路。這是讓人苦惱和困惑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如果把更多的解釋納入進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我們的生活就會有彈性,就會多了輕松和歡喜。
-
癥狀就是掩飾問題的謊言,也是真實的隱藏標記。
-
安靜了無牽掛的睡眠,是生活中的美好。新的一天開始了,帶著欣喜的眼睛打量這豐富多彩的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人和事
-
很多時候,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很多人都是穿著成人衣服的小孩。有著小孩的渴望,委屈無助,情緒化。歲月只是帶走了屬于小孩的童趣和可愛。
-
心理咨詢師在與來訪者工作時,要淡化職業角色,真實情感的表達,對于來訪才有治愈的效果。
-
憂傷痛苦煩躁無助等等,諸如此類的情緒都不是我們喜歡有的狀態。然而,誰又沒有體驗過這類的情緒呢?人的成熟和強大不是保持快樂的能力,而是呆在不舒服的情緒里,與自己的這種狀態保持連接。忍受也好,接受也罷。體驗著,感受著,不逃不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