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寫過關于自殺的文章,說的是自殺的成功率很低,這種說法其實是一種“善巧方便”,希望有自殺想法的人知難而退。 今天揭一下善巧方便的委婉蓋頭,一針見血講一下原因。 很多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各種討論死亡,為什么呢?他們真想選擇自殺嗎?其中原因更多的是,求得本應關注自己的人關注,比如父母,實在不行在平臺求得陌生人的關注也是好的。 所以,真心要幫助他們,要去找源頭或者鼓勵支持找源頭。 再有,如果百分百不想活了,死亡太容易了。之所以自殺成功率低,是一心求死的人少之又少。 老祖宗有句話,好死不如賴活著,再說,人生意義是個大問題,還沒想清楚,但大多數人都明白,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總會不舍。 于是,大部分自殺行為,都是渴望被看見的,那些被救下的運氣,大多是自殺者預留的。 有一點可以肯定,對于做出自殺自殘行為的人,給與關注和理解是必要的,當然,也要有正確的關注方式,真正幫助他們走出來,而不是陷在其中無法自拔。
0 8
-
萬般皆是命,唯有業隨身,聽起來像迷信,其實,世間事,不管用哲學、心理學還是宗教分析,很多道理是相通的,所謂“萬法歸一”說的也是這個意思,比如業力,業力只是前世今生嗎?它不只是佛教的教法,哲學上是因果律,而從心理學視角看,業力的本質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外在的儀式是無法改變內在的慣性的(當然有助力作用)。真正的轉變必須從內在開始,業力才能真正轉變。工作生活乃至人生的轉變,那種好起來的感覺,從內心開始。
-
你在誰的面前像個孩子,那個人就讓你感受到了愛。
-
如果別人不知道你哪里或者你有多么不滿意,那可以這樣理解,這個責任還在你這里。 ↑林書豪接受采訪時說的話,有道理。
-
這世界真正愛你的人不多,所以別指望得到很多理解、憐憫和支持,錦上添花的人很多,現在叫“慕強”,雪中送炭的人太少,萬一有一個那絕對是幸運。 遠離打擊的人,打擊你的“人”,而不是指出你的不足;遠離否定你理想或者野心的人,本來拼搏做很難,你不需要有人拖你后腿,人就這一輩子,率性而活也不錯,錯了又何妨,所以遠離阻礙你做決定的人,如果他們給出建設性的意見,你要記得聽。 遠離有毒的人,哪怕他們是你的父母家人。人性中,最見不得你好的大多數是身邊的人。更何況,這世界懂愛的人并不多。
-
不管地板有多臟,用心打掃就會干凈的。
-
別擔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沒有 別貪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擁有
-
史蒂夫·哈維與女孩的對話(手搓版),分享給朋友們
-
就算父母不愛我,也可以有更好的人生。 因為,生命是屬于你自己的。
-
羅杰斯認為自我實現是人類最基本的動機,人是積極主動、自我實現和自我指導的,這樣的人也就是心理健康者。他們有以下5個特征: 其一,樂于接受一切經驗; 其二,時刻保持生活充實; 其三,信任自己機體的感受; 其四,有較強的自由感; 其五,有高度的創造性。
-
自由就是不再尋求認可, 不再活在別人的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