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允許自己做自己,允許別人做別人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爭論。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選擇性注意”。 就是說,人們往往只能看到對自己有利的部分,看不到缺陷和漏洞,然后進一步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 當彼此都無法說服對方的時候,邏輯就會變得不重要,情緒就占了上風。 這時候,為了證明自己的對,證明別人的錯,就會相互挖苦,抬杠,更嚴重的時候,甚至還會搞人身攻擊。 要知道,人的能量是守恒的,你一心想去糾正。那你的能量就會被吸走,被消耗。 所以,當我們面對別人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觀點,不同的選擇,我們要克制自己的糾正欲,不要指點他人的生活。學會包容,要尊重別人的決定,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 即便是親人,就算是你覺得自己是非常對的,你也說服不了別人,因為說服一個人的不是道理,而是南墻。 你能克制自己的糾正欲,允許自己做自己,允許別
0 2
-
你崇拜的人,身上藏著你的品味和志趣。 ??你厭惡的人,身上藏著你的原則和底線。 ???
-
最高級的回擊,不是撕破臉,而是讓你徹底失去傷害我的資格
-
當情緒發生,我們要先察覺情緒背后的需求,對當下的情緒不是去控制,而是允許情緒的發生,去釋放當下的情緒,若情緒積壓太久,最終的失控只會更加可怕。 滿足情緒背后的心理需求,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成熟的、會處理情緒的人。 ? ?
-
真正的成熟,是學會退后,求而不得時,懂得釋懷;事與愿違時,順應自然。
-
不是要“消除負面情緒”,而是要學會和它共處。就像黑夜會來,但也會有星光陪伴。
-
情緒過不去,理性就出不來。
-
??♂? 咨詢前做一次深呼吸,讓自己進入穩定狀態。穩定的你,是來訪者最安心的依靠。#自我調節 ?????
-
你接納什么,什么就消失。你排斥什么,什么就存在。人要學著接受與適應所有好的壞的事物,順勢而為才是人生真諦。
-
我們存在于這個世界上,除了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所需的生存資源外,另一個很大的需求就是與外部世界建立關系。 而與人建立關系幾乎是每一個人都逃不開的命題,有關系就會有傷害,那些曾經在關系中的失望、受傷、痛苦甚至是恥辱的經歷都被我們丟進了潛意識。 雖然你表面上看似平靜,但是底層卻暗流涌動,沒有被很好愛過的遺憾和痛苦深藏在我們的心底。 即便是我們很少提起,但是它依然在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當下的人際關系。 曾經有個朋友跟我說,每次她下班回家的途中,總是會遇見一位帶孩子的母親。 她長得慈眉善目,總是愛意滿滿的牽著她孩子的手,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耐心的傾聽和回應,傍晚的夕陽打在她們的臉上,顯得格外溫馨動人,而此時,朋友的心底會莫名的涌現出一股惆悵和落寞。 她跟我說,她真的很羨慕那個孩子,因為她的媽媽從來都沒有這般溫柔的呵護過她。 在媽媽的嘴里,永遠都是傷人的指責和謾罵,從小也很少得到過母親細心的關注和支持,家里的氛圍永遠都是冷冰冰的,沒有過多少溫暖,她很恨自己的媽媽,也很心疼那個小時候的自己。 平日里忙工作會忘記這些過往的痛苦和遺憾,可是當工作結束、夜色降臨的時候,繁忙褪去,那些過往的傷痛就會浮現。 而她很難面對這些傷痛,刷手機、逛購物網站、追劇就成為了她逃避這些痛苦最好的出口。 我相信很多伙伴都會有我朋友的這種經歷吧,有時候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我們那么癡迷于手機、追劇和游戲,我們只知道我們對這些東西上癮、無法停下來。 但在這些行為背后藏著我們多年來受過的傷痛,是不被愛的痛苦和遺憾。
-
事件影響有限,真正影響我們的是態度和行為,學會抽離視角,象旁觀者問自己,這事真有那么嚴重嗎?我的反應合理嗎?成長就是在挑戰中選擇最優回應,真的能做到就能駕馭情緒,從容淡定!